格纳小说 > 历史军事 > 明末榆林小衙内 > 第42章 震叠铳(1/3)
    分鬃射法是用来在冲锋或者立定过程中,攻击前方敌人的。骑兵将身体靠近马鬃右侧,然后左手持弓,右手拉弦引射,因此叫分鬃射法。

    对蹬射法一般是在包围敌军步兵的过程中,对其进行裹阵环绕时的攻击方式。

    骑兵将身体靠近马匹左侧,由于左手持弓,右手拉弦,因此侧面投射时,一般人只能面对左边瞄准,能左右开弓的毕竟是少数,大部分人都是右撇子。

    弓身垂下对着左侧步兵,然后右手拿箭瞄准发射。演练时好像在瞄准马镫,所以称为对蹬射法。

    鞑子的两名神箭手,在两百米左右的距离,理论上从加速到冲刺,不到十五秒就能跑到。

    骑射的实际距离有多远?1644年倭国商人,在北京观看满清八旗的军事表演,当时的骑射距离是20~40米。

    1885年一个法国人在南京观看清朝武举省级考试,并出版了一本书,介绍当时的骑射手,如果正面直射靶心,骑射距离也就2-4米。

    “砰”,小衙内的另一把新枪响了,六十米外正准备抬弓射箭的一个鞑子人仰马翻。跑在他后面的鞑子,跟前方同伴,相差约三个马身,没有受到影响,此时也想起身抬弓瞄准。

    这把新枪,是根据明朝鸟铳专家赵士桢老爷子,在《神器谱》里记载的,上下排列的双管火铳“震叠铳”,平行并排的双管火铳“奇胜铳”,再结合现代国产民用霰弹枪改良而成。

    赵老爷子的原版“震叠铳”,设计有特制的瞄准装置,能使上下铳管同时瞄准一个点。有大明现成的技术基础,小衙内要做的就是修正科技树,让它往正确的方向发展。

    震叠铳的参考改良对象是,20世纪八十年代国产12号,全长12米,口径197毫米的狩猎霰弹枪。

    该枪最远有效射程60米时,弹丸散布约两三平方米。打兔子一般装30粒六毫米铅弹;打狼或者鹿等较大动物时,使用9粒9毫米铅弹,民间猎人俗称“大九粒”。

    不同于单发独子的老式鸟铳,霰弹枪才是对付“长弓巨矢,近人而发”的倭寇、“五步之内,专射面肋”的满蒙骑兵部队的最佳单兵武器。

    考虑到霰弹枪枪管越短,有效射程越近,霰弹散布越大的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