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纳小说 > 其他类型 > 大明:废物皇子,老朱跪求我登基 > 第33章 大明亡于程朱理学(1/4)
    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喑究可哀。

    我劝天公重抖擞,不拘一格降人材!”

    朱元璋一字一句地读着宋应星的诗,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在他的心上。

    他仿佛看到了那万马齐喑的场景,感受到了九州大地上渴望变革、期待新风的强烈愿望。

    大明开国已近三十年,然而贪官污吏如同野草般顽强,杀了一茬又一茬,却始终无法根除。

    尽管朱元璋采用了各种残酷的手段,如剥皮填草等,来镇压腐败,但腐败现象仍然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他深知,外界的议论纷纷,很多人都说他不懂治国,只知道杀戮。

    然而,他心中的苦楚和无奈,又有谁能真正理解?

    大明虽然开国,但各种腐朽的旧势力依然残存,特别是在基层。

    那些基层的官员,大多数都是元朝遗留下来的,他们带着元朝的腐朽习气,如同附骨之疽,难以根除。

    朱元璋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遭遇,那些贪官污吏的欺压,让他深刻体会到了腐败的危害。

    他发誓要改变这一切,然而现实却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。

    这些腐朽的旧势力,如同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

    若不采取严厉手段,又如何能震慑他们?

    朱元璋望着外面的天空,他知道,自己的时间不多了。

    他必须在自己有生之年,为大明留下一个清明的江山。

    朱元璋想起当年的空印案。

    后世很多人都对朱元璋有着诸多的误解和批评,他们骂他酷烈,却很少有人真正去理解他的苦衷和抱负。

    然而,历史的真相并非表面所见,每一个决策背后,都隐藏着深深的用意。

    空印案,不仅仅是为了惩罚腐败,更是为了打破前元留下的腐败官僚体系和官场习俗。

    空印案的目的,不仅是为了惩治那些贪官污吏,更是为了给大明初年无数忠诚的举子、进士腾位置。

    只有将那些错综复杂、权钱勾结的官僚与大族镇压下去,才能真正让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。

    他回想起自己曾经的遭遇,那些被权贵欺压的日子,那些因为出身低微而被人瞧不起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