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纳小说 > 历史军事 > 明末榆林小衙内 > 第62章 大明重装突骑八(1/3)
    不用观察战果,铁锏传导过来的反作用力,就证明一击得手。

    小衙内左手,抖开长度约两米的软鞭,斜劈右侧敌人和战马。提拉回来后,他又转身从头顶上方甩过软鞭,抽向左后方接近的,另一个鞑子战兵。

    这家伙很机灵,见势不妙就趴向马脖左侧躲避。但奔跑的战马不知道闪躲,被结结实实的打中眼鼻。

    战马一边痛苦的嘶鸣,一边转向,跑去冰冻的无定河,最终连人带马全部摔在冰面上。

    软鞭确实不能杀伤重甲敌人,但对战马的拒止和恐吓效果非常好。

    骑手驾役骑乘时,有时候心疼马儿,不是通过拉拽马缰绳控制方向,而是在马头一侧,凌空抖动皮鞭,意思是让马儿反方向走,或者不要偏离路线。

    时间长了,不管是战马还是普通牧马,逐步形成条件反射,耳边听到皮鞭声音,就自动调整方向。

    更何况小衙内的软鞭上,还绑有铁丝,只要抽中,不说皮开肉绽,至少是一道血痕。

    不明就里的战马,碰到这种“上帝之鞭”,只能躲避逃离。把不能正常驾驭马匹的鞑子,气的火冒三丈。

    再次转向右侧的小衙内,感觉眼前一片刺眼寒光,刚弯腰低头,鞑子的腰刀就砍在他的头盔上。虽然没有砍透,但也震的他眼冒金星。

    敌人的腰刀如同敲鼓一样,持续劈砍。压的小衙内不敢抬头挺胸,只能提起右手铁锏,在自己头顶和脖颈上方,画出一道圆弧,磕碰开鞑子的腰刀。

    不同于轻飘飘的苍蝇拍,可以随时制动停止。快速挥舞有一定重量的实战冷兵器,必须顺着惯性走。

    小衙内弯腰低头,磕开鞑子的腰刀,顺势把与宋朝名臣李纲,几乎同款的,重约36公斤的铁锏,在自己头顶上方划出一道圆弧后,准确斜劈到对方的后脑、后背一侧。

    传统武术把这一招称为“缠头裹脑”。被誉为欧洲近现代最强轻骑兵的,哥萨克骑兵,也有几乎一模一样的马刀技术。

    除了缠头裹脑,哥萨克骑兵还有中国传统武术的“刀花”训练。因为挥舞实战型,有一定重量的冷兵器,必须借助腕力。

    另外在劈砍到硬物,或者兵器相交磕碰时,较细的手腕,需要承受较大的反作用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