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纳小说 > 历史军事 > 明末榆林小衙内 > 第60章 大明重装突骑六(1/3)
    小衙内曾经仔细核算过,古代精良冷兵器,制作成本并不低。怪不得从努尔哈赤到多尔衮,满清的核心精锐兵力,始终维持在六万到十万人之间。一方面确实是女真人少,但精良武器、上等战马的成本限制,也是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这个骑枪兵,先以明朝天启元年出版的《武备志》一书中,记载的“四夷宾服式”,以双手前后错开,正握枪杆,与地面几乎平行,紧贴腰肋,两手合力,爆刺右前方敌人战马的菊花。

    他感受到与枪头同向的,侧旁弯钩阻隔时,及时滑把,抽回枪杆。龙牙枪兵不理会扬起前蹄,痛苦嘶鸣的受伤战马,迅捷转身,就像怀抱琵琶一样,斜向高举枪杆,用兵书中记载的武艺“琵琶式”,拦截右侧鞑子的腰刀劈砍。

    也许是凑巧,横击的枪杆,正好磕碰到鞑子的手腕,腰刀脱手向后方飞去。但敌人马快,见势不妙就想加速逃离。

    明军骑枪兵,马上使用《武备志》中介绍的“青龙献爪式”,也就是右手单手握持枪根,身体前倾,全力向下戳击对方的马腹。

    可怜战马受到刺激,加速逃离,主副两个枪尖相继脱离皮肉。两根血柱就像襁褓中的婴儿撒尿一样,喷涌而出。

    不同于现代搏击运动员,一对一的比拼较量。古代战场上的混战,更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。右后方一个鞑子,手持狼牙棒,正快速逼近。

    使用龙牙枪的明军,快速回拉枪杆,并双手握实,如同圆规一样,以双手为圆心,迅速扭转身体,在头顶上方划出一道圆弧,向右后方鞑子劈头盖脸的砸去。兵书《武备志》把这一招称为“太山压卵式”。

    (注:太山压卵一词,是原书原文,不是错别字)

    手持狼牙棒的鞑子,看到情况不妙,就抢先劈砸打偏,从天而降的龙牙枪。

    明军枪骑兵迅速换把,左手抓牢不动,右手前出,虚握在左手前面的枪杆。左手再用力,以传统武术“滑把”的技巧,抽回原本已经枪头摩擦地面的龙牙枪。

    狼牙棒相对沉重,动作慢一拍的鞑子,刚举起棒身。以右手为支撑点和方向瞄准的龙牙枪,就已经恢复到水平状态。

    随后它就在左手的大力推动下,沿着虚握右手,确定的方向、角度和高低位置,像重复雷同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