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纳小说 > 历史军事 > 前山小骆驼的新书李天的明末之旅 > 第92章 修路(1/6)
    华夏打通北部兵站运输线的道路原本的目的是保持战略优势,但是商业线路的发展和扩大是意外收获,也就是李天是一个理工男,商贸思想是一个朦胧的概念,否则早就把这边发展起来,进行垄断贸易了,这个时代欧洲已经没有了皮毛的来源地,而最大的来源都是西伯利亚和北美,现在全部都在华夏的掌控中。

    海上丝绸之路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,但是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几个。

    海上丝绸之路,简称海上丝路,是指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交通路线。这一概念由陆上丝路衍生而来,1913年由法国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。其萌芽于商周,发展于春秋战国,形成于秦汉,兴于唐宋,转变于明清,是中国迄今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。

    公元前2世纪,汉武帝派出远洋船队驶往印度洋,开辟了南海—印度洋航线,标志着海上丝路的出现,以此为通道的贸易活动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达到顶峰。海上丝路通常分为东西两条,东向航线又称为“东海丝路”,是指自中国东北部沿海,经渤海或黄海、或东海到达朝鲜,再渡朝鲜海峡,最终抵达日本的贸易航线;西向航线又称为“南海丝路”,是指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,经南海、印度洋至西亚、非洲的贸易航线。海上丝路流通的商品种类相比陆上丝绸之路更加多元化,除丝绸外,瓷器、香料、茶叶均是大宗货物,因而海上丝路有时又被称为“瓷器之路”、“茶叶之路”、“香料之路”。

    自汉代以来,海上丝路逐步占据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,带动了沿线广州、泉州、宁波等港口城市的发展和崛起。在官方主导、民间参与下,中外产品、技术、文化等通过海上丝路,不断融入到双方的社会经济文化之中,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。

    中国境内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由广州、泉州、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口组成。

    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在秦汉时期便已存在,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《汉书·地理志》,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接触,而有遗迹实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于汉代。

    在唐朝中期以前,中国对外主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,之后由于战乱及经济重心转移等原因,海上丝绸之路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交流主通道。唐代,中国东南沿海有一条